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六祖壇經簡言---定慧品

分類:佛教經文文章摘錄欣賞                2007/05/05 10:56

定慧
修習佛法要以定慧為本,定是慧的本體,慧是定的作用,在慧的時候有定,在定的時候也有慧,定和慧兩者是不可分割的,也是必須內外雙修的,理解這個道理就是定慧等持。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知而不行非真知,行而不知是冥行,惟知行合一,覺了就修,修了自覺,頓悟頓修,頓修頓悟,才是奔向光明的行持。學佛的人不必分辨究竟是先定生慧或先慧生定,如果有了分辨之心,就執著了一體的兩個面,就是著相。口說善言,心中不善,就算是明白了定慧,也不能算是定慧雙修,必須心口都善,表裏相應,內外如一,就是須要自己反省認真體驗的,重點在力行不懈不在於爭論,有了計較先後優劣的念頭,,就和沉迷的凡人一樣了,能不計較就能增長福慧,認識清楚無四相又不離四相的道理。定慧就等於燈和光,開燈就亮熄燈就暗,燈是光的本體,光是燈的作用,名雖有二、本體為一,定慧同體也是如此。所謂一行三昧,就是於一切處所,行、住、坐、臥,常常保持一個真誠正直的心。故淨名經說:「直心是道場,直心是淨土。」不要口說正直私心歪曲,更不要口說一行三昧心中不誠實正直,只要是真正的誠實正直大公無私,就不會執著一切法,萬法也就都能為我所用。迷的人執著形相,執著直心的文字解釋,就不能省悟佛法係藉文字以傳心,只能會義不假文字的真正含意,就會誤把一行三眛當成是常坐不動,不起妄心,如此的見解,就是冷酷無情,是障道的因緣。道是流通的,只要心不住法無執無滯,道就通流,就能活用。若是心住於法,執著形相就是自縛,若果堅持常坐不動,那就和舍利佛枯坐林中一樣,是會受到維摩詰訶責的。有些人教導靜坐,要初學的人「看心觀靜,不動不起從此置功。」迷的人不能領會,執著形相損害身心,是很可惜的。靜坐不能超等,也不能速成,必須先瞭解方法步驟,然後量力而行,定慧雙修,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還沒有學會走,就要跑和跳,那是危險的也是絕不可能的。正宗的佛法本來就是沒有頓漸之分的,只是人的根性有利有鈍,迷的人漸修漸悟,漸入佳境,覺的人猛然省悟,就能契入要旨,但是識自己的本心,見自己的本性,迷人覺人同樣需要經過虔誠的修持體驗,才能做到,是沒有捷徑的,也是沒有什麼差別的。修持的方法就是先立無念為宗,以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就是離一切相的束縛,專心一志虔修。無念就是念念不離正覺,無雜念妄想的污染。無住就是念念之中不思前境,心如太虛,自然隨緣,所過者化,所存者神,縱然遭到欺詐諂害也不思報復,見到佛國妙景也不思享樂。若果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就是繫縛,惟有在各種境遇上念念不住,才沒有束縛,故此以無住為本,外離一切相,無塵勞妄想,就是無相。能外不著相,內無相無無相,法體自然清靜,故此以無相為體。於各種境相上本心不染不住,更不於境上生心,於自念上集中意志,念念不離正覺,就是無念。若果執著空無,只注重百物不思,把所有的念頭全部除去,那麼當生存的念頭也除去的時候,生命就到了終點,再到別處去投生,永遠都在生生死死裏循環,這是大錯,不是永生,更不是無生!學道者要深思!若果自己迷失,落入文字陷阱,不識得佛法,自錯猶可,更勸他人跟著學習,損人不利己又背上了毀謗佛經的罪名,那才划不來呢。有一種口說見性的迷人,執著形相,於境上動念,念上更起邪見,一切塵勞妄想就從此而生,綿延不絕。須知自性如虛空,有何所得?若果有所得,那就是妄說福禍,就是塵勞邪見,故此立無念為宗。什麼是無念?無什麼?念什麼?無,就是沒有「有」「無」二相,沒有各種塵勞妄想之心。念,就是念自己的真如本性「正覺」。覺是念的主體,念是覺的作用。覺是發自內心的徹底省悟,不是發自眼耳鼻舌的注念。主體存在作用就存在,若果覺性離去,眼耳色聲的作用當時就損壞了,怎麼還能起念呢?只要不執著,努力修習,用意觀照,就能不染萬境,六根雖有見聞知覺,也不會境上生心,真性就自由自在,這就是無念。本性最善於分別各種法相,於第一義「無念」是絕不動搖的。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