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3, 2013

金剛經淺釋(八)

                                                                                                                            2009/03/20 08:40

威儀寂靜分第二十九

須菩提,若有人言,如來若來若去,若坐若臥,是人不解我所說義,何以故,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

分旨:體即是用用即是體,這個就是那個,一而二,二而一也。
淺釋:若果有人說,如來似來似去,或似坐似臥,這個人就著了名詞法相,不能理解我所說的道理。須知如來者,佛性是也。法身遍宇宙,根本無處來,亦根本無所去(無處不在),故名為如來。


一合理相分第三十

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為微塵,於意云何,是微塵眾,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塵眾實有者,佛即不說是微塵眾,所以者何,佛說微塵眾,即非微塵眾,是名微塵眾。世尊,如來所說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須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說,但凡夫之人,貪著其事。

分旨:自然,永恒。
淺釋:佛問須菩提,如有善士將三千個大千世界碎分為微塵,這些微塵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答:是很多的。若果這些微塵是實有的,如來就不會說微塵眾多,就因為佛說的微塵眾多,不是微塵眾多,所以才名為微塵眾多,這和佛說的三千個大千世界,非世界,名為世界同理。因為微塵終有盡時,世界終有壞時,所以才名為微塵,名為世界。若要從世界中去尋求一個實有的,歷劫不壞的,無始無終的,萬古常新的,那就是一合相。如來說一合相,就不是一合相,無以名之,姑且名之為一合相。佛言:所謂一合相者,就是返本還原,一切歸於自然歸於永恒,是無法用言語解說的。凡夫貪著於幻緣虛境,就無法理解這個道理。


知見不生分第三十一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何以故,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須菩提,所言法相者,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分旨:真知無知,無所不知,真見無見,無所不見。
淺釋:佛問須菩提,若有人言:本來面目無相可見,然佛何以又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這個人明白我所說的道理嗎?須菩提答:這個人是不明白如來所說的道理。因為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其目的就在指出不存有我,人,眾生,壽者見的人,乃能與宇宙同體,歸於大化。佛言:發正覺心的人,對於一切法都應該有如此的認知,如此的見識,如此的信念和理解。無我,無法,無見,則身如太虛,與自然同化,而復歸於永恒。須知所謂法相者,就不是法相,只是名為法相。


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須菩提,若有人以滿無量阿僧祇世界七寶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者,持於此經,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讀誦,為人演說,其福勝彼,云何為人演說,不取於相,如如不動,何以故,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佛說是經已,長老須菩提,及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説,皆大歡喜,信受奉行。

分旨:一切有為法,皆應化而生。
淺釋:修行者受持讀誦此經,乃至四句偈等,為人解說的福,是七寶布施者所不能及的。要如何為人解說呢?就是要以隨緣身說自度法,使眾生覺悟,惟有悔過自新,明心見性,才是最佳的抉擇。最後,佛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四句偈言做為全部經文的結束。這不但說明了世間一切有為均屬虛幻不實,並勉勵聽眾,只要把握住現在努力修持,就能永離苦海常享清靜。佛反覆闡述無相之法畢,阿難記錄此經圓滿,長老須菩提與同時在法會聽經的各僧侶,各善士,一切世間的天神,仙人及阿修羅等,聽後都深受感化,皆大歡喜,衷心信受,虔誠奉行。

                                                                   ---恭錄圓滿---




專用名詞釋義: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無上正等正覺,簡稱為『正覺』。即是『真性』,『良知』,『心佛』,『無上覺心』。

○須菩提
名詞:如善現須菩提,慧命形菩提,是虔修無上正等正覺法的修行者。

○善男子善女人
善士。觀念正確,品德高尚的社會人士。

○菩薩
佛家對一般信徒的尊稱。

○摩訶薩
具備大覺性,大智慧,勤修佛法的菩薩。

○眾生
一、世間的一切生物。二、凡夫的妄念:一妄念一眾生,妄念滅眾生度。故明心見性之人,常聞自己心佛時時說法,時時度眾生。

○無餘涅槃
無生滅妄想的覺路。(不動心)

○滅度
滅除妄想,導歸正覺。(致良知)

○相
形迹。形─體形(有形像),迹-意念(無形像)。

○著相
執著形迹,心被拘束,滯而不化。

○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有我相:認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身是我,貪生怕死。
有人相:心存憎愛,意不均平。
有眾生相:念念常隨世心流轉,妄想煩惱。
有壽者相:識心不忘,業種常萌,隨心境意識流動。不悟無生真空實性。
無我相:能視身是幻,悟世無常,依大乘之教法,勉力修持,燃燒自己,照亮別人。
無人相:能靜觀眾生,皆如赤子,不擇冤親,平等濟度。
無眾生相:世間事,一切看澹看化,不妄念執著,不口是心非,無過去現在未來之念,無意必固我之私,依著道義,本著良知,立定腳跟,奮勉有為。
無壽者相:一切本乎自然,依方便願心,量力行善,隨緣隨分,守法守紀,不惜命延年,亦不自暴自棄,修心養性,至誠無息。

○布施
施捨與奉獻。大略而言,可分濟利他人的財施,警醒群迷的法施,不避艱險救人於危難的無畏施。

○福
一、世間福:鴻福。執相,貪求利益,有條件的布施,是有為之福(有相的福)。有何種因緣,即得何種福報,福盡還須墮落。二、出世間福:清福。離相,不著求福之念,自然隨緣無條件的奉獻,是無為之福(無相的福)。能觀自在菩薩,即能深入般若,悟性中之寶,受享無有盡時。

○身相
體形,形相,,俗世的報身。

○無為
有為不住。就是無為而實無不為。

○三千大千世界
一、三千個大千世界-宇宙的形形色色。二、凡夫的畢生經歷-包括身受的和意念中的各纇塵勞妄想。

○七寶
金,銀,琉璃,珍珠,瑪瑙,珊瑚,琥珀。

○四句偈
『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本來不生不滅,只因迷悟而致升沉。眾生常迷不覺,所以永劫墮落,諸佛常覺不迷,所以永離苦海。善士們虔修佛道,其進修功夫簡言之就是『空身,空心,空性,空法』。知身是幻,藉此幻身,學佛修行,造福人群,就是身空。反觀自心,非生非滅,使自心常覺不昧,不隨妄想流轉,率性而行,就是心空。反觀自性,寂然不動,明明了了,自覺自知,靈靈寂寂,無為常為,就是性空。悟如來所說經典皆是方便引導法門,心空則法了,就是法空。

○須陁洹果
初果,斷盡欲界的見惑。能捨己成人,廣結佛緣,持齋戒殺,量力布施,即得須陁洹果。

○斯陀含果
第二果。已斷部份思惑,尚往來於欲界。勤習觀照般若,心不外走,意不散亂,身口意業,悉皆調伏,於世間心,動少靜多,即得斯陀含果。

○阿那含果-第三果,斷盡欲界思惑,而不再生欲界。身口意業不萌,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不生,靜久功深,心性恆一,於世間心,寂然不動,即得阿那含果。

○阿羅漢果-第四果,全斷欲界,色界,無色界的思惑,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以自在心,習清靜法,至誠無息,悟自性本來面目,心境兩忘,即得阿羅漢果。

○無諍,三眛-無嗔,無念。無生滅去來,常覺常醒。

○阿蘭那-寂靜。本性上一塵不染。

○淨土-無形真土。就是淨心,心淨則土淨。

○生清淨心-清淨心即佛性。生清淨心就是拋卻妄念執著,明心見性。

○無念-無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的污染,念念不離正覺。

○三十二相
如來佛以三十二種淨行,修煉成的三十二種身相,即應化的法身,化身。
 
○阿僧祇。那由他。
計量單位。阿僧祇-無法計數,無央數。那由他-一萬萬,一億。

○於後末世,於未來世。
於後末世-後世的。於未來世-來世的

○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
肉眼-光見暗不見,見前不見後。
天眼-前後內外,山巖石壁,真見無礙。
慧眼-能見文字義理淺深。
法眼-能見三世佛法則,量根施道不失其時。
佛眼-圓明普照,一切因果,如對目覩,毫髮不失。此五眼者。此五眼者,乃從諸善功德福感而生,能觀照般若,見性修行,則人人有份。

○具足色身
法身。如來佛圓滿成就的三十二相。

○具足諸相
變化神通,億萬化身。

○轉輪聖王
管理四大部洲善惡的四大天王。因每月輪流主事,如輪之轉動,循環不息,故名為轉輪聖王。

○般若波羅蜜
妙覺本性。湛如太虛,無名無相。

○天,人,阿修羅
天-天神。人-人類。阿修羅-喜好戰鬥的鬼神。


本書引用參考書目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箋註        無錫丁福保仲祜箋註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傳燈真解      然燈古佛解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通俗集義      南屏古佛註
六祖壇經              唐釋門人法海錄
金剛果論              後趙天竺僧佛圖澄譯
大乘起信論             梁三藏法師真諦譯


卷末文

人生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聞今已聞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生度此身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