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13, 2013

金剛經淺釋(五)

                                                                                                                            2009/02/27 09:18

究竟無我分第十七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云何應住,云何降伏其心。佛告須菩提,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當生如是心,我應滅度一切眾生,滅度一切眾生已,而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於然燈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說義,佛於然燈佛所,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佛言,如是如是,須菩提,實無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若有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然燈佛即不與我授記,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以實無有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燈佛與我授記,作是言,汝於來世,當得作佛,號釋迦牟尼,何以故,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譬如人身長大須菩提言,世尊,如來說人身長大,即為非大身,是名大身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即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分旨:無我無法是基本的認知,是成佛的基礎。
淺釋:須菩提問:善士們已發正覺心的,究竟應該如何住念,如何降伏其心呢?佛告訴須菩提,善士們已發正覺心的,就要有我應滅度一切眾生的宏願,一切眾生都滅度了,要有根本沒有一個眾生是我滅度的體認。因為菩薩若果有了滅度眾生的念頭,就有了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就不是菩薩。實在說,根本就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助長正等正覺心,如來在然燈佛那裏也沒有得到什麼正覺法。如果如來得到了正覺法,然燈佛就不會為我授記,就因為如來根本沒有得到什麼法,完全是勤修默悟的結果,所以然燈佛才會為我授記並說你於來世應當作佛,號釋迦牟尼。所謂如來者就是如同本來,就是恢復原狀,如能從自己的內心反省,深自檢點,去垢去污,去執去我,欲盡理現,就能見到本來面目。如果好高騖遠,企圖從有形有相的佛與法中去另有所得,那就越走越遠,越錯越深。因此如果有人說如來得到正覺,那是錯誤的,菩提根本不可能從外在去尋覓獲得,必須深自體驗,努力修持,靜功有了基礎,才能悟得其中玄妙,才能得到無實無虛的真如。是以如來說一切法都是成佛的方法。所謂一切法者,根本就不是一切法,只不過強名之為一切法而已。無相,無法,無念,無見,併無亦忘,那就更妙。同理,所謂人身長大,就不是大身;所謂滅度眾生,就不是滅度;所謂莊嚴佛土,就不是莊嚴;所謂菩薩,就不是菩薩;心虛則受,大虛則大受。菩薩澈底覺悟無我,無法,人法俱空的真諦,才可以稱為真菩薩。


一體同觀分第十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分旨:眾生與佛只有迷悟之分。
淺釋:如來有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不僅悉知悉見各恒河沙數佛世界;即須菩提意念中,所有眾生的若干種心,如來亦悉見悉知。因為這若干種心,都是妄念心,一念復一念,念念不斷所造成,所以如來說不是心,只不過名為心。惟有本自然,本清淨,寂然不動,感而遂通,過去無留滯,現在無執著,未來無預期的心,才是菩提的真心。這一點無過去現在未來的真心,人人俱足,個個不少,其差別就在迷與悟。此所以眾生皆有佛性,佛與眾生應一體同觀也。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有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緣,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緣,得福甚多。須菩提,若福德有實,如來不說得福德多,以福德無故,如來說得福德多。

分旨:犧牲奉獻,造福人群。
淺釋:佛問須菩提,若果有人抱著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的心願,有目的有範圍的用畢生所得的七寶布施,此人所得的福多不多呢?須菩提答:此人以這個因緣,得福是很多的。佛言:若果以有相之福德為果實而行布施,則心著福報,其福果實際是很有限的,惟行所當行,無條件的奉獻,服務人群,造福社會,其福德才是無限量的。


離色離相分第二十

須菩提,於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色身見,何以故,如來說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可以具足諸相見不。不也,世尊,如來不應以具足諸相見,何以故,如來說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諸相具足。

分旨: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
淺釋:佛問須菩提,可以從法身去見佛嗎?須菩提答:追尋外在的法身是見不到真如的。因為如來說的法身,就是幻相,只不過名為法身。佛又問須菩提,可以從億萬化身去見如來嗎?須菩提答:追尋有形有相的億萬化身是見不到本來面目的。因為如來說的億萬化身,也是幻相,只不過名為億萬化身,離色離相,反求諸己,近在目前,離道別覓道則終身不見道。



                                                                                             ---待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