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大方廣佛華嚴經節錄文殊淨行品(一)

                             2007/12/07 15:08

         十多年前在一位王師兄發心所辦的佛學講堂裏獲得不少法益,他的理念是以理性客觀的角度來宏揚佛法,因此請了不少鑽研佛法有成的教授、學者、居士來演講大部經典,偶而也會請有名氣口碑的出家師父來談論佛法,從中我獲益非淺,如今物換星移,昔日景況不再,令人慨嘆人生無常,我很感激他,也願把我轉述佛法的功德(如有的話)迴向一切師長及他,若我有不對的地方,也請師長們及他能原諒我。人一生總是由錯誤中不斷的自我學習檢討改進的。

        有一次,他請一位鑽研華嚴經有成的陳居士來講華嚴經(後來出家專門宏揚華嚴宗),談到他從完全不懂到精通華嚴的經過,他在無意中獲贈一部華嚴經,便虔誠發心祈求佛菩薩幫助他能精通華嚴,結果發生許多不可思議的奇妙因緣讓他能深入華嚴經,因此他告訴我們虔誠發心祈求的殊勝,我想這與基督教等宗教的祈禱有異曲同功之妙,只要發心良善虔誠祈求宇宙間存在的不可思議的力量總是能得到回應的。華嚴經是『大方廣佛華嚴 經』的簡稱,是一部宏偉的大經,在大乘佛教中有無比崇高的地位,與『般若』『寶積』『大集』『涅槃』等經合稱為『五大部』。有一傳說,華嚴經乃為佛陀的最初說法,不論正確與否,經的內容也明顯地是要表現出佛陀證悟的境界;陳居士在講華嚴經時首先強調依他的鑽研結論華嚴經的精華就在文殊淨行品(就如心經及金剛經是般若經典的濃縮一樣)
       淨行品是佛教中代表般若智慧的文殊師利菩薩,諄諄教誨我們佛教徒,在遇到日常生活中所會面對的各種境界時如何照顧自己的念頭,轉識成智,讓心及念頭身語意業安住於佛菩薩的教誨中,而不要被外境所轉。因為一個人的思想念頭決定他的行為,而行為產生各種業報,佛教將人的行為分類為(指行為)、(指說出的話)、(指思想念頭),指出人是透過這三種方式與別人互動,然後產生影響形成自己的潛意識與對別人的影響進而產生各種複雜的業和果報,造作惡業的途徑是經由身口意的行為,而修正的方法也是透過身口意的方式來修行,常常將自己的思想念頭,身語意安住法喜中,久而久之習以為常,逐漸淨化心靈,不再造作不善業,就如荷花生長在淤泥中藉由其養分來成就美麗芬芳的花朵出污泥而不染,轉識成智,達到解脫涅槃的境界,淨行品可以說是最實際的修行指南。因此我特別把他節錄抄錄下來,共有141條,分次與大家分享(數字編號是我自己加上去的):


文殊師利菩薩告智首菩薩言:佛子!云何用心能獲一切勝妙功德?佛子!

1.      菩薩在家,當願眾生:        知家性空,免其逼迫。
2.      孝事父母,當願眾生:        善事於佛,護養一切。
3.      妻子集會,當願眾生:        怨親平等,永離貪著。
4.      若得五欲,當願眾生:        拔除欲箭,究竟安隱。
5.      妓樂聚會,當願眾生:        以法自娛,了妓非實。
6.      若在宮室,當願眾生:        入於聖地,永除穢欲。
7.      著瓔珞時,當願眾生:        捨諸偽飾,到真實處。
8.      上昇樓閣,當願眾生:        昇正法樓,徹見一切。
9.      若有所施,當願眾生:        一切能捨,心無愛著。
10.   眾會聚集,當願眾生:        捨眾聚法,成一切智。
11.   若在厄難,當願眾生:        隨意自在,所行無礙。
12.   捨居家時,當願眾生:        出家無礙,心得解脫。
13.   入僧伽藍,當願眾生:        演說種種,無乖諍法。
14.   詣大小師,當願眾生:        巧事師長,習行善法。
15.   求請出家,當願眾生:        得不退法,心無障礙。
16.   脫去俗服,當願眾生:        勤修善根,捨諸罪軛。
17.   鬀除鬚髮,當願眾生:        永離煩惱,究竟寂滅。
18.   著袈裟衣,當願眾生:        心無所染,具大仙道。
19.  正出家時,當願眾生:        同佛出家,救護一切。
20.   自歸於佛,當願眾生:        紹隆佛種,發無上意。
21.   自歸於法,當願眾生: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22.   自歸於僧,當願眾生:        統理大眾,一切無礙。
23.   受學戒時,當願眾生:        善學於戒,不作眾惡。
24.   受闍梨教,當願眾生:        具足威儀,所行真實。
25.   受和尚教,當願眾生:        入無生智,到無依處。
26.   受具足戒,當願眾生:        具諸方便,得最勝法。
27.   若入堂宇,當願眾生:        昇無上堂,安住不動。
28.   若敷床座,當願眾生:        開敷善法,見真實相。
29.   正身端坐,當願眾生:        坐菩提座,心無所著。
30.   結跏趺坐,當願眾生:        善根堅固,得不動地。
31.   修行於定,當願眾生:        以定伏心,究竟無餘。
32.   若修於觀,當願眾生:        見如實理,永無乖諍。
33.   捨跏趺坐,當願眾生:        觀諸行法,悉歸散滅。
34.   下足住時,當願眾生:        心得解脫,安住不動。
35.   若舉於足,當願眾生:        出生死海,具眾善法。
36.   著下帬時,當願眾生:        服諸善根,具足慚愧。
37.   整衣束帶,當願眾生:        檢束善根,不令散失。
38.   若著上衣,當願眾生:        獲勝善根,至法彼岸。
39.   著僧伽梨,當願眾生:        入第一位,得不動法。
40.   手執楊枝,當願眾生:        皆得妙法,究竟清淨。
41.   嚼楊枝時,當願眾生:        其心調淨,噬諸煩惱。
42.   大小便時,當願眾生:        棄貪嗔痴,蠲除罪法。
43.   事訖就水,當願眾生:        出世法中,速疾而往。
44.   洗滌形穢,當願眾生:        清淨調柔,畢竟無垢。
45.   以水盥掌,當願眾生:        得清淨手,受持佛法。
46.   以水洗面,當願眾生:        得淨法門,永無垢染。
47.   手執錫杖,當願眾生:        設大施會,示如實道。


                                                                ~待續~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