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六祖檀經簡言---般(音玻)若品

分類:佛教經文文章摘錄欣賞                 2007/04/21 12:00

般若
自性般若的智,世間每一個人都是具有的,愚笨的人和聰明的人覺性也是相同的,沒有什麼差別,只因迷和悟的不同,才有愚和智的區別。世間的人常常口裏念誦般若,卻不肯深入研究認識自己性中本有的智慧,這就如饑餓的人口中整日念誦食物的名稱而不進食是一樣的。只知道口中說空,不去實踐真理,是永遠也見不到自己本性的。也是永遠得不到益處的。摩訶般若波羅蜜是印度話,它的意思就是大智慧到彼岸。這是必須用心體驗力行的,重點在實踐真理,不在口念般若,如果只是口中念誦而不去實行,那就和幻像,虛花,朝露,閃電一樣,是不切實際的。如果口誦心也行,心口相應,表裏一致,就能領會本性是佛,離性無佛的道理。什麼是摩訶?摩訶就是大,就是要心量廣大得和虛空一樣,沒有邊際範圍,沒有方圓大小,沒有形狀色彩,沒有上下長短,沒有嗔恨喜悅,沒有是非善惡,沒有頭尾始終,也沒有諸佛國土和天堂地獄。世人的妙覺本性本來就是空的,根本沒有一法可以得到,自性真空就是如此,但,不要聽到說是空的就執著空相,第一就是不著空。須知宇宙虛空包含萬物的色相,日月星辰,山河大地,泉源溪澗,草木叢林,惡人善人,天堂地獄,江淮河海,大千世界等等,都在空中。人們的性空也是如此,自性能含養萬法才是大,萬法就在每一個人自己的本性中,見到一切人的善和惡都不執不染,心如虛空,才可以稱之為大,這,就是摩訶。心量廣大充滿宇宙用的時候自然了了分明,應物就知道一切,一切就是一,一就是一切,心體無拘無束,無執無住,來去自由活潑潑的就是般若。一切智慧都是從自性發生的,不是從外面得到的只要誠意修心,就是真性自用,一真,一切都真。如果口中整日說空,心中不去修行,就和貧窮懶惰的人,整日幻想自己是富翁一樣,永遠也做不到的。什麼是波羅蜜?波羅蜜以中國話來說就是到彼岸,如果從字義去解釋就是離生滅(妄念)。執著境遇就起生滅,如一灣死水,污穢混濁,就名為此岸,不執著境遇就沒有生滅,如一口活泉,清澈甘美,就名為彼岸。迷人只曉得口念波羅蜜,而不曉得需要自己力行離幻境,有些人口念的時候也不專心,常有雜念妄想,如何能到彼岸?念念自覺,時時反省,刻刻自修,就是真性實用。心念如一,力行不懈,就是般若行。不去修持就是凡夫,專心修持就是佛。其實,凡夫就是佛,煩惱就是正覺,前一念沉迷就是凡夫,後一念覺醒就是佛,前一念著境就是煩惱,後一念離境就是正覺。摩訶般若波羅蜜是最尊最上最第一的,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都是用這個方法修成的。只要心量廣大,念念不迷,用大智慧打破色受想行識的妄想塵勞,認真修行,化貪嗔癡為戒定慧,無牽掛,無執著,集中意志,收拾放心,於一切法不取不捨,就步入了奔向光明的坦途。能虔誠的修持,並持誦金剛般若經,就能進入甚深法界,體驗般若三昧。金剛經所介紹的哲理無量無邊,經中分明讚美無相是最上乘最正宗深不可測的佛法,是佛祖特別為大智人上根人講說的,小智小根的人執著形相,就無法理解經中所說的妙旨。譬如大雨降在陸地就會造成水災,如落在大海就不增不減,大乘人最上乘人聽到或看到金剛經,明白了真理,就會以金剛般堅強的毅力實踐真理勤勉自修。小智小根的人只能從實際的生活中逐漸的體驗真理,經由心量的逐漸擴大,離生滅相登佛岸。雨水不是從無生有,原是水氣蒸發遇冷成雨,令一切眾生、草木、瓦石,有情無情都蒙滋潤,最後百川匯流,回歸大海,逐本還原仍是一體,眾生本性般若之智也是如此。小根的人聞說上乘佛法不生信心,就和草木的根性小者,遇到大雨都被沖倒了不能生長的道理是一樣的。小根之人本有的良知良能和大智大根人沒有差別,為何小根的人聞法不能精進呢?那就是沉迷的人太過執著偏見,而俗世的慾念煩惱又太多了,矇蔽了智慧,猶如厚雲遮天,不經過風吹雲散就見不到日光,這些都是隨著眾生自心迷和悟的不同,所造成的必然現象。迷失的,一心追逐外在的物慾,煩惱塵勞永不休。覺悟的隨處體認,說有說無都受用。迷於有得,想從布施獲得佛果,就是偏見。瞭解真理,但於自己心中常起正覺,就是見性。再進一步,做到勤於修心修身,無人無我,無內無外,無執無住,無來無去,真常應物就能通達無礙,與宇宙同體與自然同化。一切經懺文字,大小二乘,都是因人而置,是隨著人類的需要而設立的,如果沒有人,一切萬法本來就沒有,萬法皆因人興,一切經書都是誘導世人消除執著的良方,說來說去,說的都是每一個人的心頭佳話,萬法都在自心,各位何不修心去妄,體驗佛的人生?菩薩戒經說:『我自己的本性,本來就是清淨的。』淨名經說:『即時豁然貫通,悟佛性還要識得本心。』萬法心生,心誠求之,自然明心見性,瞭解自性清淨的妙用。惠能大師在五祖那裏一聽到『識自心』便覺悟,頓然見到自己的真知本性,所以才將明心見性的方法教導世人,只要人們各自修心,就能見到本來面目,明白真理。一切善法都要自己發心修持,勇猛精進才能有成。十二類經說的都是人性中的佳境,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在人性中本來都是具有的,若果執著必 須 老師解說才能精進是不正確的,心病還要心藥醫,只有發自內心的徹底覺醒,努力自修才是正途。自己若果有了偏見,只執著妄念顛倒,老師縱然盡力教導也是救不了的。惟有自性自悟,自修自度才是最正確最直接的方法,就能起真正的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識得自心,肯努力就可虔修到佛的地位。迴光返照,內外明澈,就是般若三昧,就是無念。簡言之,見到一切法不染不著,就是無念。倒過來說,只要自淨本心,做到眼耳鼻舌身意六識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無染無住,活潑潑的,通用無滯,就是般若三昧,這就名為無念行。總而言之,能力行無念法的人,沒有主觀的意識萬法盡通。無妄念執著的人,心量廣大就能瞭解佛性。念念不離正覺,常常克己復禮悔過自新的人,明白即心即佛的道理就可以與佛同存。惠能大師有一個無相誦請大家背誦深入研究,依照此誦所說的方法虔誠修持力行不懈,就能真性圓明超凡入聖。現在請聽誦言:『說通及心通。如日處虛空。惟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法即無頓漸。迷悟有遲疾。只此見性門。愚人不可悉。說即雖萬般。合理還歸一。煩惱暗宅中。常須生慧日。邪來煩惱至。正來煩惱除。邪正俱不用。清淨至無餘。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淨心在妄中。但正無三障。世人若修道。一切盡不妨。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色類自有道。各不相妨惱。離道別覓道。終身不見道。波波度一生。到頭還自懊。欲得見真道。行正即是道。自若無道心。闇行不見道。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他非我不非。我非自有過。但自卻非心。打除煩惱破。憎愛不關心。常伸兩腳臥。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勿令彼有疑。即是自性現。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正見名出世。邪見名世間。邪正盡打却。菩提性宛然。』聽到講授明白了真理,從日常生活中去體驗真理,衝破黑暗就能使心靈獲得寧靜,如麗日當空般的充滿光明和希望。古代聖聖相傳修煉身心的方法就是自覺,這和一般人所堅持的出世法是不同的。修持的方法跟本沒有頓漸之分,只是人們的迷和悟有快慢,沉迷的人固執偏見,不肯自修就不明白真理。闡述真理的方法雖有萬種,但真理卻只有一個。實踐真理,要在日常煩惱幽暗閉鎖的心扉中去探索研究,深自反省,能為善去惡悔過自新,真理的光輝就逐漸的充滿身心。邪念是煩惱的泉源,正念是除煩的妙訣,邪正都不動念,本性自然清淨。菩提就是自覺,如果想從身外去獲得,那是癡心妄想。淨心就是集中意志,心正自然沒有貪嗔癡的纏擾。世人果能誠心修道,就會體驗到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磨練道心的奇妙工具。常常見到自己的過失,勇於改過就與道相互親近。自修之道人人可行,是不會相互妨礙和干擾的。拋卻明心見性的大道去尋妙道,那就終身不見道,勞碌奔波的度過一生,到頭是會追悔懊惱的。想要見到真道,就要遵行正道,自己若沒有虔誠修持的決心和毅力,妄想執著就見不到光明之路,若果是真正的學佛者,就不會計較世人的幼稚行為。見到他人的疏誤,要多多憐惜開導。遭到無理的諂害,問心無愧也就心安理得。迫不得已採取防禦,要以慈悲之心解決問題,多替對方設想,心境自然平和。掃除爭執的心念,就打破妄想煩惱,憎愛能不關心,睡眠自然舒適。想去度化世人,必須善用機緣,破除眾人疑惑的最佳方法,就是激發人們的自覺心。佛法常在世間,須要在世間覺醒修持。想從離世去尋找菩提,就和尋找長角的兔子一樣困難。常行正道是處世的妙方,執著邪見是輪迴的種子。邪正都拋除了,菩提本性宛然就在目前。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