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December 11, 2013

法寶(六祖)壇經簡言

分類:佛教經文文章摘錄欣賞                2007/04/14 12:36


  十多年前在一個寺廟請到了一本小冊子,名為「金剛經淺釋/法寶壇經簡言」,看了以後愛不釋手,那時助印經書蠻盛行,便邀集親朋好友助印一批,打電話與出版社老板聯絡,他告訴我這本書是一位官階不小的軍官-熊至誠居士編著注釋的,編譯得很不錯,我便匯款請他幫我印刷。我想有緣的人也會像我一樣獲益良多,一位現已退休的証劵行總經理告訴我,他也從我送他的這本小冊子獲益匪淺,更因此潛心深入佛法呢!只是助印過程中,發生了令我內疚至今的事,以後有機會再跟大家分享吧。如今自己有了部落格,想想何不自己打字印刷助印,讓更多的有緣人同獲法益,因此將陸續逐篇發表。先從法寶(六祖)壇經簡言開始,因為他好像在說故事一樣,蠻吸引人的。


法寶壇經簡言
目錄
一.          圖解
二.          弁言
三.          行曲
四.          般若
五.          疑問
六.          定慧
七.          禪定
八.          懺悔
九.          機緣
十.          頓漸
十一.            護法
十二.            咐囑



 
                              圓 明 常 寂照
                               
                                      
                                      
                       見境思境     落入六塵
                               六識(意念)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執著形相  出六門入六塵
                                 六   門   
                          眼 耳 鼻 舌 身 意
                              六塵(行為) 
                           色 聲 香 味 觸 法

順行:執著形相,妄想煩惱---眾生用
逆修:常行無念,歸真返樸---佛用

弁言

法寶壇經這本書,是達摩東來後第六代傳人惠能大師畢生說法的詳實記錄。書中所言都是誘導人們破除疑惑自覺自修的最佳方法,是學佛的坦途。此書原文係以我國通俗文字記錄而成,坊間流通者多係原文沒有解釋,讀者每都侷限於好逸惡勞的世俗觀念,執著『頓悟』的文字解釋,而疏忽了壇經所介紹的真理。不肯自性自度深入體驗,卻誤以為得到名師指點就可坐享其成,就可一步登天,試想天下事那有這麼容易?以六祖惠能大師的聰明智慧,聽到讀誦金剛經就省悟法要,在槽房勞苦身心八個月,經過弘忍大師的悉心教導循循囑咐,還必須隱藏在四會獵人隊中勤修十有五年。我輩凡夫俗子,有幸得聞佛法,怎能不及時努力,下苦功夫勤勉自修?為誘導更多的學佛者奔向『自求多福的』的光明大道,乃不避愚魯,精選壇經經文言及佛理的章節,予以簡單的介紹,原文涉及神異及題外之言均予以省略,識者諒之。                              後學  熊至誠  謹識
                          中華民國七十五年  五 月  三十 日


行曲



惠能大師從廣州的法性寺到達韶州寶林寺,韶州的韋刺史就率領部屬入山,敦請大師到城中的大梵寺講說佛理。這一天大師登上講座,韋刺史率領大眾行禮,禮畢,齊聲說:請老師講說佛法要旨。大師告訴眾人:菩提就是每一個人自己的自性(自覺心),本來就是清淨的,只要各人自己誠心誠意的修持,就能明白。現在,且先聽惠能講述聞法,拜師,悟道,修持的詳細經過,惠能祖籍范陽。父親遷居嶺南,作新州的居民,不幸父親早逝,家境貧困,母老子幼,乃移居南海在市中賣柴維生。某日,有一客人買柴叫我送到旅舍,我把柴送到,客人收訖付錢後就退出門外,這時旅舍中一位客人正在誦經,惠能一聽經語就領會了佛說的妙旨,於是就詢問這一位客人誦的是什麼經?客人答:金剛經。又詢問是從什麼地方學來持誦此經的?客人答:我是從蘄州黃梅縣東禪寺那裏學來的,東禪寺的住持是五祖弘忍大師,他的學生有一千餘人。我到那裏去拜佛聽到講授此經,又聽到弘忍大師常常勸導世人,只要能真誠的持誦金剛經,就能見到自己的本性,勤修成佛。惠能聽說後,因為宿世和佛法有緣,就得到另一個客人的贈銀 十兩 充作母親的衣糧並教我到黃梅去學佛。安排了母親的起居,惠能就拜別慈親動身到黃梅去,不到三十天就到了黃梅參拜五祖弘忍大師。祖師問:你是什麼地方人?想得到什麼?惠能回答:弟子是嶺南新州的居民,遠來拜師,只求作佛,不想得到什麼。祖師說:你是嶺南人又是邊夷,怎麼配作佛?惠能答:人雖有南北之分,佛性沒有南北,邊夷的身體雖然 和 老師不同種族,但佛性又有什麼差別呢?五祖本來想繼續和我討論更深入的佛理,但因為看到其他的人都在左右,怕引起眾人的嫉妒,就教我跟隨眾人學習。惠能說: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已明白不離自性就是福田,不知老師叫我學習什麼?祖師說:這個邊夷根性太利,不必多說,到槽房去工作罷。惠能退出就到後院的槽房,被一個管理槽房的行者差遣,惠能擔任破柴和臼米的工作,經過了八個多月,祖師突然來見惠能並說:我想你的見解是很實用的,為了使你免於遭人嫉妒和諂害才不和你說明,你知道嗎?惠能回答:弟子也曉得師父的美意,不敢到堂前走動,就是避免眾人的注意。某日,五祖傳喚各門生來聚會,對眾人宣布:俗世間,人的生死是大事,你們每天只曉得求福田,而不知道尋求脫離生死苦海的方法,自性若果迷失了,福又怎麼救得了呢?你們且去細心研究,各作一偈呈給我看,如果能說明佛法大意,就傳付衣鉢,作第六代祖師,大家立刻去作偈,不可延誤。見性的人,當下就要見得確實,就是帶兵上陣的人也能見到本性。如果未見本性,謹憑見聞猜測是不中用的。眾人得到指示後私相傳言:我等眾人不必澄心用意去作偈,枉費心力是沒有益處的,第六代祖師位必然是精熟法典現在正担 任 教授師的神秀得到,我們以後只要信賴神秀教導就可以了。因此眾人都打消了作偈的念頭。神秀作好偈言數次想呈給老師看都因心虛作罷,乃於某日夜間三更,偷偷的一個人執著燈,把作好的偈言寫在五祖堂前南面走廊的牆壁上,偈言:『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身就是菩提樹,心就是明亮的鏡台,常常的勤於擦拭,不要沾染上灰塵。神秀把偈言,寫好就回到自己的房中。這時五祖見了偈言,已知道神秀不悟自性,學佛尚未入門,但卻裝作不知,天明後故意喚盧畫師來,請他到南面走廊的牆壁上,去繪製圖像。盧畫師見到偈言,回報五祖,五祖就對盧畫師說:有勞您遠來,圖像不必畫了,金剛經曾說『世間所有的形像都是虛幻不實的』,但留這一首偈言讓大家誦讀,若能依照此偈來修持,就可以成為一個善人,而依照此偈修持的人也可以得到很大的益處。於是叫門人對著此偈炷香禮拜,同誦此偈。各門生誦偈後都讚嘆的說:善哉!善哉!這一天夜間三更,祖師喚神秀進房間詢問:偈是你作的嗎?秀答:確實是秀所作,不敢妄圖祖師之位,請老師慈悲,看看學生的成績如何?祖師說:你作此偈時沒有見到本性,只到了門外還沒有入門,若果用你的見解去解釋無上妙覺,那是絕對辦不到的。無上妙覺是要認識自己本心,見到自己不生不滅的本性,要能在一切時空念念自性自見,心念無執無住,萬境自然如如,這個如如不動之心就是真實性,能有這種見解,才是真正見到自己的本性。你再去想一兩日,另作一偈拿來我看,你偈中所言,只要入得門就把衣法傳給你。秀行禮退出,過了幾天,有一個小童從碓房經過,背誦神秀寫在牆上的偈言,惠能一聽就明白了此偈的大意,於是就問童子背誦的是什麼偈?童子答:你這個邊夷真是無知,祖師說世人生死事大,想要超脫生死得到衣法,就作偈來看,若果能悟大意,就傳授法衣法鉢作第六代祖。神秀首座在南廊的牆上寫了無相偈,祖師叫大家都背誦,並說依此偈修可免墮惡道,有大利益。惠能說:我也要背誦此偈,以結來生法緣,但是我在這裏踏碓八個多月,從來未到過堂前,煩請你引領我到偈前去禮拜。童子引導惠能到偈前拜畢,惠能說:我不認識字,請上人替我宣讀。這時有一位江州的公務員張日用正好在旁,就高聲朗讀,惠能聽畢說:我也有一個偈,請長官代為書寫。日用說:你也會作偈?這事就很希有了。惠能回答:如果想學無上菩提,就不可輕視初學的人,須知下下等人也具有上上的智慧,而上上等人也有智慧迷失的時候。如果自大輕人,就有無量無邊的罪過。日用說:你盡管誦偈,我替你書寫,你若果得到法,請優先度我超脫苦海。惠能這才說出偈言:『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妙覺根本沒有樹的形象,明心也不是明鏡臺,本來面目無形無相,怎麼會沾惹灰塵。日用寫完這首偈,各同修看到都驚訝的說:奇怪!真不可以貌取人,才沒有多久就讓他修成肉身菩薩了。五祖看到眾人驚怪,恐怕有人會因嫉妒而諂害惠能,就用鞋將牆上的偈言擦去,並說:也沒見到本性。眾人都信以為真。第二天,祖師偷偷的跑到碓房,看見惠能腰裏正綁著石頭在做臼米的工作,就說學道的人為了學得修持的方法,就忘記身臨險境了嗎?接著又問:研究透澈了嗎?惠能答:研究透澈已很久了,只欠印證。祖師就以手杖擊碓三下離去。惠能就明白了祖師的暗示,在這一天的夜晚三更進入祖師臥室,祖師用袈裟遮圍住惠能的身體不讓他人看見,為惠能講授金剛經,當講到應無所住集中意志收拾放心的時候,惠能就澈底省悟,原來一切萬法都離不開自性(良知),於是稟告祖師:怎麼想得到自性本來就是自然清淨,自性本來就是不生不滅,自性本來就是一應俱足,自性本來就是不動不搖,又怎麼想也想不到能生萬法的原來就是自己的本性。祖師知道惠能已澈底覺悟,就對惠能說:悟了本性,不曉得下定決心努力自修,學法仍然是沒什麼益處的,如果識得本心,誠心誠意力行,念念觀照,心心相印,就能見到自己的真如(覺),這就是大丈夫,天人師,佛。於是就傳給惠能法衣和法鉢,囑咐惠能;你是第六祖,要善自注念,努力修持,廣度有情,使佛法流傳將來永不斷絕。並贈偈一首:『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有心來修習佛法,能夠自己覺醒努力精進,佛果自然成熟圓融。如果沒有勤勉自修的決心,不肯力行就失去了成佛的機緣。妄想執著,不願悔過自新,就沒有辦法得到永生,祖又說:昔時達摩大師初來此地,大家都不知道正法所在,因此傳授衣鉢以示徵信。實際佛法是以心傳心的,都是要學者自己潛修默悟,古代佛佛相承惟一所傳的是自覺其後師師所密付的就是勤勉自修的覺心。衣和鉢是爭端。傳到你為止,若繼續傳付此衣,得到衣鉢的人生命就很危險了。你必須立即離去,遲了會遭到諂害。惠能說:老師,我到那裏去呢?祖師言:逢懷則止,遇會則藏。惠能三更領得法衣法鉢,稟告祖師:能本來是南方人,素來不認識北山的路徑,怎麼到得了江口?祖師說:你不必擔憂,我親自送你。祖師送到九江譯站,令惠能上船,祖師就親自搖艫。惠能說:請老師安坐,弟子應該搖艫。祖師說:應當是我度你。惠能答:迷的時候需要老師度,覺悟了就要自度,度的名稱雖然只有一個,但用意之處卻是大不相同,惠能既然已經覺悟,就應該自性自度。祖師說:確是如此,以後的佛法賴你推廣,你離去三年後我才逝世,你要好自為之,努力向前修持,必須了解細微,熟練了才能普度眾生,是不宜速說的。大乘的佛法,離一切相,重在明心見性,平淡無奇,是沒有速效的,也是很難推廣的。惠能拜別祖師就向南方行去,兩個月到了江西大庚嶺,這時在後面追趕惠能企圖搶奪衣鉢的人有幾百個人,其中一個和尚,姓陳名惠明,本來是四品將軍,性情特別粗暴急燥,運用各種關係極力追尋惠能的下落,因此比其他的人走得快,追上了惠能,惠能躲藏在草叢中,把衣鉢拋到石上說:我只是徵信而已,佛法是可以用暴力搶奪的嗎?惠明到達現場,想拾取衣鉢卻提不動,於是就大聲呼喚:行者,行者,我只是為學習佛法而來,並不是為搶奪衣鉢而來。這時惠能就從草叢中出來盤坐在石上,惠明行禮畢就說:請行者為我說法。惠能說:你既然是為學習佛法而來,現在就止息萬緣,不要生一念,專心聽講,惠明靜默了許久,惠能才說:你淨心止念不思善不思惡的那一剎那,就是你的本來面目。惠明聽後大悟,又問:除了上面所說的密語密意之外,還有更精密的嗎?惠能答:能夠說給你聽的都不是密,你若果深自檢討自己的言行,迴光返照,以心印心,密就在你的身邊。惠明說:明在黃梅學佛,沒有悟到自己的本來面目,今天得到你的指導,就和寒天飲冰水一樣,冷暖自家知,你真是 惠明的 老師啊!惠能答:你不必如此,我和你都是黃梅的弟子,希望你多多保重。惠明又問:今後我到什麼地方去呢?惠能答:逢袁則止,逢蒙則居。惠明行禮告辭。惠能後來回到曹溪又被惡人追逐。就躲藏在四會山區的獵人群中,努力研究佛理,在這段時間裏,常常利用適當的機會和獵人們隨緣說法,獵人常叫惠能看守邏網,遇到了活的生物就全部放它們離去。吃飯的時候,以自己所種植的青菜寄煮在獵人的肉鍋裏,,有人問就答我只吃肉邊的菜。十五年後的某一天,融會貫通了,想到已到了應當弘揚佛法的時候,是不可以永遠隱藏的,於是到廣州的法性寺去,這時法性寺的主持印宗法師正在和僧侶們討論涅槃經內『有時風吹幡動』這一句,究竟是風動還是幡動。惠能說: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大家聽後都很驚駭,印宗就請惠能到上席,並詰問經中的奧義,見到惠能言簡理當,答詞完全不循文字的正軌。印宗說:行者一定不是普通的人,很久以前就已聽說黃梅衣法傳到南方來了,莫非就是行者嗎?惠能答:不敢當。印宗這才行禮,請惠能展示衣鉢供大眾瞻仰。印宗問:黃梅用什麼方法傳授佛法呢?惠能答:傳授是沒有的,重點在誘導學佛的人自覺自修。宗問:為什麼重點不在禪定解脫?惠能答:執著禪定解脫,就是二乘法,不是佛法,佛法是不二之法。宗又問:如何才是佛法不二之法?惠能答:就法師所講解的涅槃經而言,『明佛性』是佛法的不二之法。例如:高貴德王菩薩曾經問佛,有一個人違犯了殺,盜,淫,妄,四個重大的戒律,做了五逆的重罪,又不相信佛法,這個人是不是已斷絕了善根佛性呢?佛言:善根有二:一個是常,一個是無常,佛性非常非無常,所以這個人的善根佛性是不會斷絕的。推而言之,一個是善,一個是不善,佛性非善非不善是以名為不二。凡夫執著形相,只看到善或不善兩個面,覺悟的人明白本性無二,這個無二之性,就是佛性。印宗法師聽畢,滿心歡喜,恭敬虔誠的合掌行禮,並說:過去我的講解和瓦礫一樣,只有你現在說的才是真金。於是就為惠能剃髮,並願事奉惠能為師,惠能這才在妙覺樹下推廣了東山法門。惠能在東禪寺悟得佛法,歷盡了苦難和艱辛,今天得以和各位共聚一堂,同受佛法的滋潤,這些都是我們大家過去生中,供養諸佛同種善根的結果。我說的佛理都是源自先聖的教誨,不是自己發明的,喜歡聽受佛理的人,就要各自省悟,努力修持,自淨本心,只要不懷疑懈怠,肯深入研究,各位就都可以成佛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