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理實見分第五
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分旨:循理實踐,明心見性,即見如來。
淺釋:佛問須菩提,修行的人能見到如來的體形嗎?須菩提答:修行的人見不到如來的體形。因為如來所說的體形就是四大假合的幻身,修行的人是不應該認假為真的。佛告訴須菩提,世間所有的形相,都是短暫的,剎那的。明白了這個定理,集中意志,反身自求,回光返照,借假修真就能見到真如自性的如來。
正信希有分第六
須菩提,白佛曰,世尊,頗有眾生,得聞如是言說章句,生實信不。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為實,當知是人,不於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種善根,已於無量千萬佛所種諸善根,聞是章句乃至一念生淨信者,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何以故,是諸眾生,無復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法相,亦無非法相,何以故是諸眾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若取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著我,人,眾生,壽者。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以是義故,如來常說,汝等比丘,知我說法,如筏喻者,法尚應捨,何況非法。
分旨:虔誠的信仰,得無量福。
淺釋:須菩提向佛請示:世尊,大多數的眾生,聽到此經的一章一句,會相信嗎?佛告訴須菩提,你不要這麼說。我說的法,不但現在有相信的,就是到了我死後的五百年,持戒修福慧的人,仍然會產生信心,對於此經的一章一句均能信以為實。這些人的一念虔誠,不僅與一佛二佛三四五佛結了善緣,並且已與無量千萬佛廣結善緣。因為此經是句句真言,讀誦,能使人身心愉快,如飲甘泉。身體力行,更能使人見到本來面目,得到無量的福德。這是什麼緣故呢?因為這些眾生,明白了經義,已不再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法相非法相。又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因為這些眾生如果心有所執,就是著了我人眾生壽者四相。同時,若注重法相(執著此經所說的方法),就是著了相。若注重非法相(執著於空無),也就是著了相。惟有執中,執如未執,才是最正確的道路,是獲得無量福德之正途。由於這個緣故,你們應該明白,我說的法,就好比是渡河的筏,是工具而不是目的,乘筏渡河,過了河就要捨筏登岸。法,尚且應捨。更何況是非法呢?!
無得無說分第七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意,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分旨:正覺本有,著意即妄。
淺釋:佛問須菩提,如來得到正覺之法嗎?如來有所說法嗎?須菩提答:依照我的理解,根本就沒有正覺之法,如來也沒有說什麼正覺法。如來說的是啟發正覺的方法,是因人施教,酌量增減。正覺是不能從外獲得的,各人聰明智慧,迷悟遲速以及思想受污染的程度均不同,是沒有辦法用固定的方式和詞句,一一予以誘導和解說的。如來說的是實有,也是虛無,唯針對著實際狀況,只能會意,不能從文字上去尋求解答,明白了,說有說無都受用,不覺悟,執法執非法均無益。因此,一切的聖賢,都是以無為為法而不執著於有無。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寧為多不。須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來說福德多。若復有人,於此經中,受持乃至四句偈等,為他人說,其福德勝彼,何以故,須菩提,一切諸佛及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皆從此經出,須菩提,所謂佛法者,即非佛法。
分旨:信受奉持則諸佛出生。
淺釋:佛問須菩提,若果有人以畢生所得的七種寶物來布施,這個人所得到的福德,是不是很多呢?須菩提答:世尊,這個人所得的福德是很多的。由於這個福德是有相的福德,而不是無相的功德,是以如來說福德多。佛說:若果另有一人能信受奉持這經中的章句,,或四句偈言,並為他人解說經義,他得的福就比寶施的福強多了。修行者要明白,一切諸佛所得的正覺法,都是從自『心』悟出的,自心修善令身安樂,自心造惡令身受苦,心是身主,身是心用,佛由心成,道由心學,德由心積,功由心修,福由心為,心能作天堂,作地獄,作佛,作眾生。是故心正成佛,心邪成魔。悟自心,把得定,作得主,不造諸惡,常修諸善,依佛行持,立佛行願,就與佛有緣。佛法是不可以執著的,執著,就不是佛法。
---待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